文/吳德玉 陳羽嘯
青年詩人、評論家李壯提著行李來到第八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現場,頒獎典禮結束,他又要趕赴外地參加下一個文學活動。5月13日,第八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在成都龍泉驛舉行,李壯獲得新批評獎,是該獎項增設后的第二位獲獎者。
談及現在一些文學獎項逐漸增設批評獎,李壯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現在整個文學界越來越注重理論評論,注重對文學的發現和闡述,同時也顯示華語青年作家獎非常鮮明地在創新,它的問題意識以及對現場的關注特別好,這也是一個大的趨勢!
批評家不在于年齡“在于話語是否有效”
李壯既是評論家也是詩人,對他而言,評論和創作是互動的。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當被問及作為一名“泛90后”批評家是否會被業界質疑“你這么年輕,適合批評我們嗎”,李壯笑著說:“這個倒不會,因為文學是一個很漫長的工作,文學界對青年的概念可以拉得很遠,要說90后,我今年三十多歲其實也不年輕了,F在都有35歲焦慮,在其他很多行業,35歲已經面臨轉型了,我這個年齡在文學領域還算年輕。但是大家不會用年齡來質疑,如果和文學的漫長歷史比起來,大家都很年輕,重要的不在于年齡,而在于對話!
李壯的文學批評也會經常涉及同齡人甚至比自己年齡更小的作家與詩人!安还苁窃u論比我們年長的作家,還是同齡的小伙伴,重要的不在于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姿態和現實性的年齡關系,而在于話語是否有效!
既是詩人也是評論家對自己的創作要求更高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李壯評論的風格和他寫詩是有關系的!拔腋敢庥靡恍┢谌粘5谋硎,而沒有采用更文學化的語言。寫詩是一種語言的訓練,可以把它對應地落實到評論文章甚至是學術論文的寫作里面!
因為從事文學評論工作,李壯對自己的創作也有更高要求!耙驗榭吹枚嘞氲靡捕,會有更多的自省。即便覺得自己寫得沒有那么好,還是要繼續寫!崩顗延X得文學重在不斷地實踐,可以越寫越好,從評論者角度,也希望同齡人能夠越寫越好。
文學講究在地書寫,電子化時代對寫作者的靈感和敏銳度是否會有一些沖擊?李壯覺得:“電子化時代更多的是一種信息提取,文學所面對的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提取,是頓悟地提取,有非常強烈的主體性!
面對AI挑戰詩歌圈其實是最安全的
頒獎典禮現場,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在致辭中提到:“我對人的寫作是充滿信心的。面對一個無限生成的強大寫作對手,我們人類還是有超級AI所不能抵達的地方!崩顗岩舱劦搅诉@個話題:“敬澤主席提到了要守護人的一些根本性的東西,包括語言的根本性,這個根本性就是創造與發現。文學不管創作還是評論,如果變成一個純粹知識化的生產,有可能會被AI取代。但如果文學始終是頓悟式、創造式、無中生有式,就不會被AI取代,這也是人生存的根本性意義所在!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進軍文壇,似乎總愛拿詩歌作為突破點,AI寫詩已不新鮮。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李壯卻認為:“我覺得詩歌是最安全的。相對危險的是那些有一定模式可供推演的文體類,比如類型小說或者網絡文學,那些作者的焦慮可能會更多一點,因為詩歌有巨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沒有太多的規則可言,所以相對來說是安全的!钡獳I的“進攻”也給詩人們提了一個醒,李壯說:“如果我們的詩歌變成一個修辭運動、修辭游戲,就容易被取代。如果它對機器而言,有著獨特的、令人想不到的、無規律可言的發現,就是安全的!
人來創作文學和AI創作的文學或者知識相比,最大的區別在哪里?李壯的思考是:“AI讀書寫的東西只能寫對,但是人讀書寫東西可以讀錯、寫錯,這個錯當然是打引號的錯,這個錯意味著那些旁逸斜出的東西,是有審美價值和精神意義的,至少在現階段,人不會被簡化為一個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