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湯丹文
第五屆“池幼章·杜湖文學獎”完成了各獎項總評;
文學期刊《杜湖》迎來了第59期的出版;
“文學為鄉村振興賦能”系列活動正逐步開展……
一系列文學創作氣息深厚的事件,都發生在一個鄉鎮——慈溪市觀海衛鎮。
但這,只是三北大地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慈溪,基層文聯文學刊物遍地開花,文藝“村長”鄉村大地播種文化,文化創優工程成果豐碩……以文藝助力鄉村共富的城市繁榮發展的嶄新圖正呼之欲出。

慈溪的文脈源遠流長。歷史上,這里曾涌現了虞世南、高翥、岑安卿、陳之佛、應云衛等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家,與此同時還是跨越漢、唐、宋的越窯青瓷制造中心。
5年來,慈溪市在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上,創新舉措,實現了鄉鎮基層文聯的全覆蓋,特別是基層的文學刊物各領風騷,有效地推動了基層的文學創作。
在慈溪,目前有9個鎮(街道)創辦了文學刊物,占總鄉鎮數的一半!渡狭趾贰跺新奉^》《海地》《梨風》《彰和》《七星橋》《十里長街》《杜湖》等文學期刊,年發行量近2萬冊左右。一個縣級市的鄉鎮文學期刊如此之多,這在寧波絕無僅有,在國內也數一數二。
觀海衛的《杜湖》于1957年創辦,已出版58期。該刊以“弘揚地域文化,力推新人佳作”為辦刊宗旨,每期推出新人佳作,并刊發國內著名作家的優秀作品。觀海衛鎮還與浙江文學院一起設立“池幼章·杜湖文學獎”,成為寧波文學創作獎項中的靚麗風景。
在觀海衛鎮,來自各行各業的業余文學創作人才梯隊已然形成:該鎮擁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人,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10人,寧波市作家協會會員25人,慈溪市作家協會會員46人,涌現多位九零后、00后的文學創作骨干。
為破解“文化下鄉”無法“扎根在鄉”的問題,壯大文化文藝人才隊伍,助力農民精神共富,慈溪市還探索建立文藝“村長”制度。慈溪市文聯選拔專業水平過硬,熱愛文藝事業,具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和奉獻精神的文藝專才,下派到村(社區)擔任文藝“村長”。
坎墩街道沈五村的村民喜歡姚北灘簧。長期研究地方文化的沈建余,20多年來創作了百余個姚北灘簧劇目。經過雙向選擇,沈建余來到該村成為文藝“村長”。在他的指導和策劃下,村民們聚在一起每周學唱灘簧,自編自演,不亦樂乎。
沈五村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們有空閑就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將,現在打牌的少了,唱戲演戲的多了,大家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近一年半時間,慈溪42名文藝“村長”開展培訓次數千余次,下村時長達到3000余小時,開展各類文化志愿服務活動3000余場次。文藝“村長”組建特色文藝團隊105支,團隊成員1500余人;培養農村文藝骨干近百人,52個文藝作品獲市級以上獎項。
慈溪文藝“村長”項目實施以來,極大提升了鄉風的文明程度,受到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高票入選2021年全省黨史學習教育“三為”實踐活動最佳實踐案例,被光明日報、人民網、浙江日報等國內媒體廣泛報道。
同時,慈溪市以精品創優工程作為引領,力爭在文藝“高原”和“高峰”的打造上,有所突破。
在慈溪,每年一度的優秀文藝作品月季花獎,堅持了22年,已成為文藝工作者參與的一大盛事。月季花獎共評出獲獎文藝作品5000多件,政府獎評選出100余件,有效地激勵了當地文藝人才出作品、出成果。
5年來——
慈溪市的精品文藝創作有100余件作品獲省級以上重要獎項或入選省級以上重要展覽;
2018年10月,蓮花落《催生雞》獲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這是慈溪曲藝第一次獲得中國曲藝最高獎;
動畫片《小雞彩虹》獲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10多部作品獲得寧波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與大江書》等圖書獲“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優秀作品獎”;
10多人入選“新荷計劃”人才庫,10余入選寧波市文藝家工作室
……
目前,慈溪市有國家級各類文藝家協會會員143人,省級會員464人,寧波市級會員922人,數量位居寧波各區縣(市)前列。